close

12030265  

實在太喜歡蔡珠兒的散文了。

不知不覺,已經把蔡珠兒的所有出版書籍都一一吞食完畢,對於她的文風真是傾慕有加。以前我不讀飲食文學,總是覺得「味覺」非常不適合透過書寫來理解,視覺可以白描、聽覺可以狀聲,味覺要如何在文字中被烹煮然後端至讀者面前呢?未閱讀蔡珠兒以前我很困惑,但現在不了。

她的散文與其說是在寫飲食不如說是寫飲食文化,文章的每字每句都很精準且濃郁,幾乎沒有廢字,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善於運用形容詞的作者(當然,我不敢忘記曹雪芹與張愛玲),蔡珠兒的文字很像用小火溫溫煲熟得湯,精華容於無形,不見市儈之氣只餘精美的金黃色湯液。

那麼專心地談談種地書吧。

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點出種地書所寫的內容,即是一本蔡珠兒的現代耕讀生活札記。聽起來是不是很浪漫?其實光是書名就使我想起耕讀達人陶淵明,只不過陶先生的耕讀生活裡有太多複雜的情緒,不如這裡的純粹。

蔡珠兒所種之地在香港,於是這本書的地景即在香港發生,從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她已經融入了那裏,農藝與筆耕就是她的生活。她還寫了一些關於自己的事,比如得了癌症接受化療的過程,可是卻清淡的夾雜在日常之中,讓人誤以為一切靜好。

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〈舞孃殺手〉裡面,她談到種菜時時遇害蟲,總是立即將之處死,然而在發現其中有些可以羽化為蝴蝶以後內心不安,「唉,只有遇到美麗的東西,我的良心才會出現」,淡淡自嘲,讓人備感親切。這是蔡珠兒很討人喜歡部分,這類作品常常會有教訓讀者的感覺,但她寫來只為分享,感覺真好。

〈逃兵自白書〉一篇,她簡單寫了自己人生的片段,從大時代裡振筆疾書的小筆工,出國讀書,感情,嫁做異鄉媳婦,她說恍如隔世,其實我能理解,有時候最親密的土地帶來的負擔感最肅穆,保持一點距離更美好吧。只是蔡珠兒這經歷讓人不禁想起著名的部落客酪梨壽司,呵。

女人啊,女人。

arrow
arrow

    瑞瑞莎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