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1569_140387605998536_6093_n  

真的很有意思,追隨一個作家到這樣的境界,是什麼麼感覺呢?讀過所有村上春樹的作品,小說、散文,然後跟著寫作的人的生活、思緒一步一步的去查看,順便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尋找一份共感,這份願望是來自於自身存在感的焦慮嗎?真是值得玩味。有多喜歡才會這麼做呢?記得大學時期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,會特別喜歡某個樂團的原因,是因為很喜歡當時的自己。與其說想念那時候,不如說是想念當時的自己的那種心情,在文本中找到投射的話,忍不住會想去了解村上春樹的東京,是不是因為作者本身對東京有什麼執著之處?在當地流轉的歲月,那些時空與自己有什麼互文的內容。

懷古思情我也有過,之前去杭州旅行,對於要見到傳說中的西湖竟微微的產生近鄉情怯的心境,坐在小巴士上默默的緊張,真的很好笑。不過那種時空從書中要化成現實的感覺,實在筆墨難以形容,很像即將面對一個久仰大名、未曾相識的夢境。那時見到雷峰塔、岳王廟、靈隱寺、西湖都給我一樣的感受,有很複雜的情緒。站在雷峰塔上,心裡全都是許仙、法海與白娘子,而當時鎮住白蛇的雷峰塔已傾倒,忍不住會去思索「許仙與白素貞如今雙宿雙飛了嗎」之類問題;在西湖邊能想起得更多,就是會去想像蘇軾在此處走過或者湖心亭看雪的張岱先生,還有梁祝相戀的書院,心裡的故事帶著我神遊一回。

讀這本書的同時在讀壽岳章子的千年繁華,談的地方是京都。壽岳對於京都的古風大為讚揚,不斷強調傳統價值以及迴盪巷弄間之舊日遺風,在京都不會感到物是人非,而是一種延續性的氛圍,京都繁華了千年美夢,呈現依然故我的絕代風情。東京當然也是有歷史的,可作為新派城市有其迷惘之處,似乎在亞洲的大城市都有相同狀況,受到歷史因素力漸漸西化,與舊日傳統文化事物糾結成型,慢慢長成新的都市,有某種四不像的巨獸臉面。建築物的參差,城市氛圍雜亂的東京,在村上春樹的筆下有股淒迷的浪漫,我猜測那大概源自於生活經驗的情感。

本書的作者沿著村上的腳步在東京漫走、紀錄。如果我們願意在某座城市街頭遊蕩,想必對於那裏也有什麼樣的愛情,之所以散步是因為閒適,閒適則源自有心,這份有心,讓我們的散步充滿情意,城市的醜陋都變得圓滑,透過霧濛濛的愛戀之眼看出去,映照私我心城。書裡面還經常談爵士樂、咖啡、散步與貓,都是村上春樹很喜歡也在作品裡常觸及的物件,看起來作者的東京足跡並沒有省略這些。順便一提,在直子與綠之間,我一直都比較欣賞直率的綠,不過感情這種事跟散步一樣,重要的都只是感覺與偶然吧(渡邊君你說呢)。

最後是一點抱怨:書裡面有很多照片,我不是很喜歡這編排方式,雖然本書的字挺多不至於為了混字數而放圖,但那些攝影(呃作家本人作品)蠻多拍得不知所云,主體不明確,可能想要呈現當下情境的某種氛圍,不過成功的似乎不多,常常讓我盯著很久思考到底要表達什麼。

確定的是讀完本書之後,會去補完還沒有讀的村上春樹作品啦,這應該也算是閱讀本書的收穫(笑)。至少《人造衛星的情人》、《村上收音機》與《1Q84》要找來看唷。

arrow
arrow

    瑞瑞莎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